壹、身體意象

   一、定義

              身體意象是指個人對自己身體所形成的一種心理影像,包括身體知覺與身體概念,即是個人對

      自己身體特徵的認識和對自己身體特徵的態度和感覺。身體意象是一種個人對自己身體特徵主觀性

      、綜合性及評價性的概念,包括個人對自己身體各方面的了解與態度,也反映出個人所感覺到他人

      對其身體外觀的看法。而簡單的來說身體意象就是個人對自己身體的看法。

     *身體意象的七特性

        1.身體意象指的是對身體的知覺、想法及感覺:身體意象就是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以及如

             何接受別人對她身體的看法

        2.身體意象的建構是多面向的:身體意象受年齡、性別、重要他人等多層面的影響

        3.身體意象的經驗與對自我的感覺是互相連結的:個人對身體的看法和對自我的感覺是相互連結

           的;如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身體極不滿意,相對的也較容易對自己有厭惡感產生

        4.身體意象是受社會影響的:身體意向受到社會風氣極大的影響,如現代人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

           強調惟瘦為美,而在唐代則因唐貴妃的關係,強調豐腴才是美。

        5.身體意象並非全然固定或靜止的:身體意象不是靜態,的它會因環境、年齡或重要事件的發生

           而有所改變,因為身體意象的發展,深受到我們如何與週遭世界互動的影響。

        6.身體意象會影響訊息的處理:一個人若對自己的身體意象有較負面的評價,相對也會反映在其

           對訊息的處理上,如甲對自己的身體意象極不滿意,而用餐時別人可能只是客觀的說甲今天的

           胃口不錯,但甲可能就會將此話語視為別人暗示自己吃太多、變太胖的暗示。

        7.身體意象會影響行為:如身體意象會影響我們的穿衣選擇及風格

   二、影響身體意象的因素

        1.性別

              根據身體意象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女性會比男性更看中自己的身體外表並對其有較負向的

         感覺,而身體意象對女性的重要性之所與甚過於男性,主要是受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之影響。

        2.年齡

              人們對於身體意象的滿意度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提昇並驅於穩定,青春期時由於生理的急劇

         變化,使得一般人大多會在青少年至20多歲的時候最在意自己的外表,而此時對身體意象的滿意

       度也較低,但隨著年齡的增加,生理的變化趨於緩和,對外表的關注也逐漸降低,對身體意象也

       驅於接受及穩定。

       3.成熟時機

             青春期時,早熟的男孩對身體意象的滿意度普遍高於早熟的女孩,這是因為早熟的女孩受到

        同儕比較的負面影響,而早熟的男孩受到成人對其早熟外表肯定的增強。

       4.對體重的知覺

             根據研究顯示,體重過重的者較容易會有身體意象扭曲及飲食過度不節制的困擾發生,而肥

        胖者之所以較容易有身體意象扭曲的現象,跟同儕排擠、社會退縮及沒有擁有正常的社會接觸有

        極大的關係,由於較缺乏與他人的互動及接納,使他們對自己的身體意象沒有正常的知覺而有會

        有較多負面的想法。

      5.社會文化與大眾傳播的影響

            個人對身體特徵的滿意度深受社會文化的影響,身體就如同一個社會刺激,易引起他人對其

       抱持某種期望與評價,這種期望與評價即可反映出一個社會文化所認為的吸引力標準為何。而在

       社會文化中傳播媒體是最影響力的媒介,各種平面電視媒體不斷的將苗條和成功美麗視為同義字

       ,也將苗條和人緣好、具吸引力的特質連結在一起,強調唯瘦為美,使青少年和成人對自己身體

       產生不切實際的態度,女性普遍朝比標準體重更輕的體型發展,而男性對異性體型的偏好也有相

       似的改變。

      6.重要他人的反應

            個人行為經由模仿認同他人並接受外界的增強而塑造改變,人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父母、

       教師、同儕和其他重要他人,是影響個人價值、信念、思想、行為態度等的重要因素,而一樣也

       對個人身體意象造成影響。

      7.其他

       1)家庭社經:

               家庭社經地位越高的人,對自己體重、外表的敏感度也越高,也較容易對對身體意象有不

                  滿意的情形發生。

        2)身體殘障:

               如果個人的身體構造或形態明顯地異於一般人,並且伴隨著感覺、動作方面的不順心,此

                   種體格上的差異可能會影響個人的自我概念,相對也會影響對自己身體意象的滿意度。

       3)人格特質:

               越具憂鬱人格特質的人,其對自己身體意象的看法越容易受外在回饋的影響,對自己身體

                   意象的滿意度往往也較低。

   三、身體意象的測量方法

        1.知覺測量:

              用照片、錄影帶、圖片的方式來呈現不同的身體類型(如標準型、細瘦型、肥胖型的正面圖

       形及側面圖形等)或是身體部分扭曲的輪廓圖形,讓受試者去估計自己目前及理想中的體型各為

       何,此兩者間的差異及是個人對自己身體意象滿意度與否的估計,差異越大則表示越不滿意。

       2.態度測量:

             擷取某些身體部位,編成一連串的敘述問句,由受試者依滿意程度(使用五點量尺的型式)來

       填答,總分越高則個人對身體意象滿意度也越高。如:身體關注量表

       例句: 

                                 非常滿意  滿意  不確定  不滿意  非常不滿意

我對自己的「手臂」感到                                         

 

   四、青少年身體意象滿意度調查之發現

       1.      男女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呈顯著差異,且女生較男生不滿意自己的身體意象。

       2.      女性青少年較容易知覺自己體重過重,而知覺自己體重過重者最不滿意自己的身體意象。

       3.      知覺自己身高太高或太矮者皆較不滿意自己的身體意象,而知覺自己身高太矮者的身體意象

            滿意度最低。

      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與其自我概念達顯著相關,且對自己身體意象愈不滿意者其自我概念愈差

貳、飲食異常

            一般的飲食障礙指的是厭食症和暴食症。而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所編訂的精神疾病診斷統計手

      冊四版,飲食障礙除了厭食症、暴食症之外,尚有異食症、嬰兒反趨症及其他非特定飲食障礙。

   一定義

      1. 心因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又稱『神經性厭食症』,屬於轉化症之一;因心理上的長期困擾不能消除,終而轉化為嚴重

       的食慾不振,結果導致營養不良而影響健康,甚至死亡。神經性厭食症多起因於對自己身體意象

       扭曲,患者非常在意自己的身材、體重,對身體形象有知覺錯誤,一直認為自己過胖,因而產生

       求美重於健康的錯誤節食觀念,而刻意避免某類食物或僅進食非常少量食物,並因此而太瘦、營

       養不良或甚至死亡。厭食症大致上可分為『節制型厭食症』與『清除型厭食症』。『節制型厭食

       症』採用的降低體重方法是限制飲食;『清除型厭食症』使用催吐、瀉劑等減輕體重。長期下來

       病患會發生無月經、胃腸蠕動異常、下肢水腫、低血壓、體溫過低、電解質不平衡等身體疾病,

       例如藝人婷婷因厭食症而長鬍子;嚴重者會引起癲癇的大發作甚至死亡。研究指出,發病5到8年

      內,有5%的死亡率;發病20年以上,則上升到13%到20%,著名的美國歌星卡本特兄妹的妹

      妹及因為此症而重度營養不良過世。

     2. 心因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

            又稱『貪食症』、『飢餓症』,患者食慾特強,是一種心因性的生理失常現象;即生理上並

       不需要(患糖尿病者例外),只是心理上永遠有飢餓的感覺,因而吃下過多的食物。其行為常常

       發生在生活感到有壓力、沮喪、無聊、深夜孤單時,例如前陣子新聞報導中屏東地區有一女性業

       務員,因業務壓力過大,每天要吃掉一至兩個八吋蛋糕。患者通常在暴食過後有輕鬆的感覺,但

       隨之而來的是極度的挫折與罪惡感。暴食症患者通常其發病過程是先從節食行為開始,節食使患

       者陷入飢餓狀態,但卻無法減輕體重,或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於是心理產生挫折、無助、失落的

       感覺,開始藉著暴飲暴食,以滿足內心的空虛。但暴飲暴食之後,為去除內心的罪惡感,又開始

       催吐、導瀉。由於整天被惡性循環的暴食與清除之飲食行為所佔據,患者可能長期處於憂鬱狀態

       。常併發出現食道炎、腸胃炎、新陳代謝失常、全身乏力、心律不整、腎功能受損或情緒不穩、

       羞於見人、逃避人群等現象時。和厭食症類似,大部分暴食症患者也會十分在意自己的體重、身

       體形象,或極端追求美好身材、害怕肥胖的心理。長期下來則會導致月經不規則、食道發炎或撕

       裂傷,唾液腺發炎等身體疾病。

     3. 非典型飲食疾患

            『異食症』及『嬰兒反趨症』即屬於此類。罹患異食症時,患者可能吞食毛髮、肥皂、

    糞土、石頭、鐵釘、紙張等各式各樣的異物,結果導致消化不良、中毒或腸胃穿孔等健

    康危害,是最危險的飲食障礙病症,如發現家人有這種傾向時,一定要儘速就醫診治。

    異食症患者通常常見於小孩子身上,尤其是一些智能低下的小孩;或是有孤獨症、家中

    突逢劇變、失意受挫的人身上,應小心防範。而嬰兒反趨症則是嬰兒在沒有腸胃疾病的

    情況下,會一再的反趨食物,並因此使體重減輕或無法達到預期體重。

   二、成因分析

      1. 個人因素

             在個人因素方面,通常與來自個體青春期時的內心恐懼、成長衝突有關,有時與個人性格偏

        差有關,如內向、敏感、易焦慮、具有強迫性想法、完美主義的個性、社交能力差等因素有關。

        此類患者思考較固著、缺乏彈性;會極力想控制週遭環境,但又無能為力。

      2. 家庭因素

             在家庭因素方面,厭食症患者常是比較脆弱、固執且被過度保護的角色,一但受到壓力,便

      藉由身體症狀脅迫他人。這類家庭對於衝突的解決能力也較為薄弱。至於是否有基因或遺傳的因

      素,仍不是很清楚,但在厭食症患者的一等親中,出現情感性身心疾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6到

      10倍。

      3. 社會文化與大眾傳播媒體

             在社會文化因素方面,與當時的社會風氣對胖瘦標準有關。而現今大多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後

       的年輕女性,容易受到次文化同儕集體追求瘦的影響,或是參加啦啦隊、體操隊、學習舞蹈等,

       而開始有控制體重的習慣,通常是藉著節制飲食、或不斷運動,甚至有時是買市面上的減肥藥來

       達到目的,剛開始飲食習慣還在正常範圍之內,但若遇上環境的改變而產生重大壓力,包括離家

       求學、課業壓力或感情生活不順利等等時,病患可能開始出現調適上的困難,而逐漸產生飲食障

       礙。

              在大眾傳播媒體因素方面,由於媒體過度渲染”瘦即是美”錯誤的觀念,也可能是造成厭食症

        高盛行率的潛在危險因子。

       4. 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如『環境因素』,就如前面所提到離家求學、轉學、工作或課業壓力大、感情生活

       不順利等,都可能造成個人產生飲食障礙。『身心受創後的障礙症因素』,臺大醫院就曾有一名

        22歲女性個案為例,因16歲遭性侵害懷孕墮胎之後,擔心小腹太大像懷孕而開始節食,其體重

       原本為48公斤,一年內降至32公斤,體重最輕時為28公斤,三年後除了節食以外,還出現暴飲

       暴食、催吐與濫用瀉劑等情形。

   三、飲食異常現況分析及診斷指標

          (一)現況分析

                以近兩年來,台大醫院門診的12名飲食疾患(女11名,男1名)為例,其中節制型厭食症

          2名,暴食型厭食症5名,暴食症5名。三組平均年齡依序為18.5歲、19.6歲、及20.4歲。社經

         地位的分布,厭食症個案平均分布於各階層;暴食症個案,則分布於中上階層。所有個案人格

         特質,以焦慮型(66.7%)和強迫型(58.7%)最多。全部個案在發定前一年,均有明顯的心

         理社會壓力,其中以遷移、學業壓力和失落為主。臨床症狀包括身體(無月經最多占66.7%)

         、心理(情緒不穩最多占91.7%)。個案所使用的減肥方法有絕食(100%)、節食(100%)

         、自我引吐和引瀉(75%)、過度運動(66.7%)、使用藥物(58.4%)等。治療則以藥物

         治療(100%)、飲食治療(41.7%)、行為治療(33.3%)和支持性心理治療(16.7%)

         為主。整體評估(飲食行為、體重、月經)治療效果,暴食症的癒後效果比厭食症好。

         (二)診斷指標

               神經性厭食症病發年齡通常在青春期以前,雖然它的範圍可以從十歲至三十多歲。以女性

           為主,約占百分之九十五,十二至十八歲是高危險年齡群,在二百五十位女性中即有一位可能

           發生此疾病。它的主要症狀依美國精神科學會所擬診斷標準條例如下:

                1.對身體的形象的感受扭曲,例如即使人已瘦骨如柴,但仍宣稱「感覺自己太胖了」。

                2. 若是女性患者已造成無月經或連續三次月經沒來。

                3.體重減輕至少在原體重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 

                4.拒絕維持最低體重或體重低於理想體重的85%以下。 

                5.沒有已知的身體疾病可解釋其體重的減輕。 

               神經性暴食症較常見於年輕女性,患者中有一半病人過去有厭食症的病史,其臨床症狀包

          含幾個主要特徵:首先,患者會有陣發性不可抑制的衝動,在短暫時間內吃下大量食物;其次

          ,患者在吃完食物後會自行引發嘔吐的行為,或使用瀉藥、利尿劑,防止體重增加。此類患者

          具有衝動、易怒、易焦慮等人格特質,亦須合併衝動的行為如偷竊、賭博、藥物或酒精濫用、

          自殺等情形。

參、輔導介入策略

   一、初級介入與預防

               在初級的介入與預防方面,教師與輔導人員可針對以下幾個層面加以參考與注意:

           1.注重青少年「身」「心」發展

                  青少年生理發展變化劇烈,生理的變化為一自然的事實,但人們往往避而不談,教師應該

          主動提供個人或團體討論的機會,與學生一起面對他們的問題,以幫助學生瞭解和接納自己的

          生理變化,及評價個人外表時的情緒與感受,期能協助學生對自己的身體意象有積極滿意的接

          納態度。

           2.澄清女性身體意象的刻板印象

                  由於成長過程中許多因素的影響,女性青少年較男性青少年不滿意自己的身體意象,所注

          重的身體部位亦有所不同;尤其她們容易覺得自己過於肥胖。針對女性青少年身體意象的問題

          ,須提供適性的輔導措施。例如,提供團體討論的機會,讓學生討論所謂的「胖」、「瘦」與

          兩性角色的關係與意義,並適時導正其不合理的觀念及對個人外表美醜、胖瘦等的刻板印象,

          以增進女性青少年對自己身體的肯定和接納。

           3.於增進個人自我概念的活動中加入有關身體意象的課題

                  根據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和自我概念之間有顯著相關,且愈不滿意者

          ,其自我概念愈差,兩者有正相關。這顯示增進個人對自己身體持正向的態度,對於提升青少

          年的自我概念有積極的幫助。

                  許多研究以會心團體、自我肯定訓練、同儕輔導、理情思考團體等團體,或是班級討論的

          方式,來加強學生的自我概念,都有顯著的影響效果。

                  但是在課程上,很少關於生理發展的活動設計,有鑑於青少年學生面臨青春期的生理變化

          ,因此在班級輔導方面,有關自我概念的個人諮商或團體課程中,或許能加入個人對自己身體

          看法的討論,以提升青少年的自我概念。例如,描述自己的身體狀況與外表,而後經由團體的

          反應回饋與討論,影響個人身體意象的態度,對提升青少年的自我概念應有所幫助。

                  而在學校推動主題輔導週等相關活動中,亦可加入有關身體意象的議題,輔導月刊中提供

          相關文章與訊息,利用較為豐富的活動海報、桌曆等,藉此宣導正確的價值觀,以及正面的身

          體意象,並對於學生正確身體健康與減肥的概念有所加強。

           4.避免以個人刻板印象影響學生身體意象與自我概念

                  重要他人的反應,對青少年的身體意象、自我概念皆有影響。教師的期望和評價會影響學

          生的自我概念、行為表現等,為人師者應瞭解自己對高矮胖瘦、外表好看與否的感受或刻板印

          象,面對學生時不應因學生外表美醜或身體上的其他問題,而對之有不當的言行或批評,以避

          免造成學生對自己有負向的看法。

           5.淨化大眾傳播影響,幫助青少年建立實際的理想生理我

                  目前大眾傳播媒體強調曲線美、減肥、整型的廣告氾濫,這不僅傳遞社會文化對外表體態

          的要求標準,也在比較的歷程中影響個人的身體意象,此一影響是不能忽視的。父母、教師可

          以應用大眾傳播媒體等媒介,和青少年討論其從中看到什麼、如何知覺自己的身體、有什麼樣

          的情緒、感受等,並能適時的予以澄清,以幫助青少年對自己的身體外表有合理且實際的期待

         

   二、次級介入與防預

         1、班級輔導

               課程設計與實施

               教案實例(兩節課)

               第一堂:量表施測以及解釋

               第二堂:

             1)暖身活動:我心目中理想的偶像特色或特質

                 1)全班分成若干組,每組發下空白紙,話說或寫出心目中理想偶像的五樣特色、特質。

             2)主活動:

                 1)由老師引導每組同學回到整個班級來分享、討論。透過學生的分享,老師也從中瞭解

                           是否有關於身體意象的話題。

                2)情境式問題討論。

                      ?小美的身材微胖,但是由於身邊較要好的同學都很瘦,小每擔心自己受到排擠,開始節

                         食想要瘦下來,但是卻因此影響自己的身體健康,你覺得這樣值得嗎?

                      ? 說說看你自己最喜歡和最不喜歡自己身體那個部位,對你在交朋友或是人際相處上有

                        什麼樣的影響嗎?會因為身材高矮瘦胖而影響你喜歡或討厭一個人嗎?

         2、建立正確情緒抒發管道

         3、個別諮商

         4、團體諮商

   三、三級介入與防預

               當學生已呈現較為嚴重的飲食異常,而形成生活嚴重的障礙時,學校教師與輔導人員應結合

       社區及醫療資源,適當的轉介,與醫院相關部門合作,合併營養諮商、藥物、認知行為、心理及

       家族等治療方式,共同幫助學生。

        1.飲食異常之藥物治療

               飲食障礙的治療常須合併營養諮商、藥物、認知、行為、心理及家族治療。藥物治療是其中

       一環。飲食障礙病患常缺乏動機,服藥態度不佳常不能規則服藥或抗拒藥,故須與病人建立關

       係並讓其了解藥物治療之重要,必要時須督促給藥。

               厭食症病患之藥物治療,目前有報告抗精神藥物Chlorpromagme對嚴重的厭食症患者有幫助。

       抗憂鬱劑Amitryptiline對增加體重及減低其合併之憂鬱症狀有效。最近的研究顯示一種抗組織胺和

       血清素拮抗劑之藥物Cyproheptadine可以增加病人之食慾,但此藥易延滯暴食性厭食症患者之恢復

       ,故主要用在非暴食性厭食症病人。在厭食症病程發展中若合併其他症狀時,才給與其他藥物。

               暴食症與情感性精神病的臨床表現有部分相似處,有報告顯示以抗憂鬱劑 imipramine

        desipramine 來治療時,其暴食及嘔吐發作有顯著的減少。三環抗鬱劑被報告確實可改善暴食症,

       其有效劑量與一般治療憂鬱的有效劑量相同。單胺氧化抑制劑亦被報告過有療效。近來選擇性的

       血清素攝取阻斷劑中的 fluoxentine 在許多地區同時使用於治療暴食症病人,亦被證實為有效,其有

       效劑量則高於治療憂鬱的一般劑量。有人曾嘗試以抗癲癇藥物治療暴食症,但效果不佳。

        2.飲食異常之心理治療

               厭食症或暴食症的治療方式因病情嚴重程度不同而異,有一部分的病人會自然痊癒。治療方

       式除了藥物之外,心理治療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心理治療大致分為個別心理治療、家族治療及

       團體治療,若依治療目標、方式可再細分為支持性治療、精神動力學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

       等。

               飲食障礙病人的治療需要強調的是治療者和病人的共同努力以及治療者溫暖和關切的態度。

       透過同理心的方式,使病人恢復自我和自尊。嘗試給病人建立理智上的病識感是沒有用的,那祇

       會加深病人的無力感和無用感,應該要對病人任何的想法、感受、身體感覺和對事情的看法有足

       夠的敏感度及予以回應。

               若家庭成員或家庭問題是影響病情之主要因素的時候,治療者亦可邀請其他家庭成員一起加

       入舉行診斷性治療會談。目的在增進家人對疾病的了解,改善家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及態度,有時

       候透過家人當成輔助性治療者,一起執行行為治療的計劃。通常兒童或青少年的病人,更需要藉

       助這種家族治療。

               有時治療者會引導數位病患做定期的聚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團體治療,如教育團體、

       認知行為團體、或病人自己的自我幫助團體。藉由傾訴、經驗分享和支持等方式,讓病人學習到

       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調整自己的心態,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不論飲食障礙是起源於生理、心理、社會或家庭因素,就長遠的治療效果而言,心理治療都

       應該被考慮納入治療計劃之中。而究竟應該採取何種心理治療,就得經治療者詳細評估之後再做

       決定。

       3.厭食症的認知行為治療

          厭食症的認知行為治療,首先要與個案簽定治療契約,內容應包括:

          (1)目標體重:治療者和個案共同選定合乎其年齡與身高的最低標準體重為目標體重。

          (2)飲食量:應以少量、多餐、營養均衡為原則,以免引起身體併發症及造成失去控制的恐懼。

          (3)體重增加量:平均每天增重0.2公斤,每天早餐前與沐浴後各量一次。

          (4)資料回饋:個案自己保持一份體重記錄表,有助於增加。

          (5)增強作用:體重的增加應緊隨給予正向增強,隨規定增加食物數量也應給予。契約中應明確

               規定增強物之性質。

         (6)控制嘔吐、暴食及其它清除食物的方法:個案應遵守契約,只吃規定食物,餐後一小時用禁內

              浴室或臥床一小時以控制嘔吐。

                  契約訂好後,個案可能拒絕合作,治療者應探尋其理由,通常是怕胖,其次是怕失去控制,

          另外則是怕目標體重太重。面對這些阻力,治療者應與個案建立良好的治療關係,結合家庭力量

          ,進行認知方面的治療,通常包括以下的幾項討論:

         (1)重新歸因:使個案了解認為自己太胖是病的一部份。

         (2)相信自己的體重:飲食正常,身體會知道如何維持一個健康的體重。

         (3)避免經常量體重:只在契約中明訂的時間去量。

         (4)了解怕胖只是表相:怕胖可能只是對不愉快的感覺或想法逃避,應嚐試找出那些心中的困擾

              ,而非只是關注體重或是身材。

                  當個案達到目標體重時,應讓其利用適量的食物及運動來維持其目標體重,讓其體會成果

          ,克服體重增加帶來的害怕。

       4.暴食症的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一般認為是暴食症的首要治療方式,其治療原則可概括為三點:(1)偏差的認知

     是造成暴食症持續下去的主要原因,讓患者清楚了解其認知知型態以及必須有所改變的理由是整

     個治療的基礎。(2)治療目標不僅要改變患者行為,也要變化其對體型、體重的態度,甚至矯正其

     認知扭曲。(3)通常需綜合認知及行為治療的各種方法,治療時間約需三至六個月,可在門診進行

      

           對暴食症有效的一種治療,包括三階段。第一個階段首先與病人討論其認知特點:如節食、自

      我引吐、使用瀉藥、利尿劑等雖然是對暴食的一種反應,但也會刺激吏多的暴食行為,因為患者認

      知上會覺得熱量吸收減少,而減少對過度進食的限制,或如過度重視外形、體重,可能加深無力控

      制感及無價值感,並可能進一步節食。其次可讓病人記錄自我評量表及養成量體重的習慣,由評量

      中記下每次進食的情境,暴食衝動強度,進食種類及數量,當時合併的感覺及想法等,以尋找出暴

      食衝動的誘發因素和暴食--嘔吐--低自尊一節食之間的關係以刺激控制法減少暴食。同時並透過教

      和建議提供病人有關節食、暴食、嘔吐的後果及控制體重的正確知識。 

            第二個階段,以行為修正法逐步改善節食或偏食的習慣,並找出有關身體形象和體重的問題想

      法。以認知重塑的技巧,讓病人學會質疑自己的問題想法的能力,並能改變扭曲的認知進而改變其

      行為。

           最後一個階段則要提供訓練,以避免再發,其內容包括問題解決能力,因應技巧的強化,尋求

      朋友幫忙等,並且要隨時矯正對身體形象的錯誤觀念。病人雖然要有面對未來再發病的心理準備,

      但也必須了解多數人有時也會吃太多,不要過度敏感,就此推論過去的努力均白費了,而再度陷入

      低自尊暴食嘔吐的惡性循環中。

肆、相關資源

   一、評估

        1.身體關注量表(Body Cathexis Scale

               此量表引用周玉真於民國81年於彰師大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青少年的身體意向滿意度與自

       我概念、班級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中所使用之研究量表。以此量表測量受試者的身體意象滿意

       程度,用以了解青少年身體意象滿意度如何。此量表由SecordJourard1953年發展出來,以大學

       生為研究對象,用以評量個人對自己身體各部位的滿意或不滿意的情形。此量表以身體部位和器官

       功能為題項,每一個題項以五點量表的方式,讓受試者依自己滿意與否及希望改變的程度來圈選,

       1-非常希望能夠改變,2-不喜歡,但能夠忍受,3-沒有特別的感覺,4-滿意,5-覺得自己是幸運

       的)。後來考慮受試者為青少年學生,某些題目因成長階段和社會文化的緣故並不適用,例如性驅

       力等,又因有研究指出個人身體意向程度深受個人知覺自己體重太重的影響而呈現非常不滿意的狀

       況,為了解此一情形,另考慮身高一項亦可能影響個人的身體意象,因此量表46題之後列有兩題測

       量受試者對自己體重與身高的知覺情形,用以探討個人對自己體重和身高的不同知覺程度與其身體

       意象滿意度的關係如何。

               由結果顯示,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在不同性別、不同年級之間有顯著差異、但不因家庭社

       經地位的高低有顯著不同。藉此了解青少年內化社會文化對男女外表吸引力的不同標準來自同儕、

       父母、教師等重要他人因受性別身體外表的刻版印象影響而給予的評價和回饋;年齡並不能做為成

       長的唯一指標,成熟時機的早晚是較為重要的影響因素。

        2.DSM-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

               美國精神醫學會診斷手冊第四版(DSM-IV)為美國精神醫學會所定義的診斷手冊,大多數

       的精神科醫師用來當作診斷病人的基礎,不過仍然著重於使用藥物或其他療法來緩解病情,而

       不是專注在將病人歸類在嚴格的定義分類中。

       DSM-IV的多軸向分類系統包含了以下五個軸向:

           第一軸向:臨床疾患          用來報告列於本分類系統內各種疾患或狀況,。 

           第二軸向:人格疾患          用來報告人格疾患與智能不足。

           第三軸向:一般性醫學狀況

           第四軸向:心理社會及環境的問題

           第五軸向:功能的整體評估

 

            依據DSM-IV中將飲食異常(Eating Disorders)列為精神疾患之中。

   二、醫療資源

                飲食疾患與憂鬱症、恐慌症等均列為精神疾病。衛生署指定慢性精神病患者身心障礙等級鑑

        醫院可提供飲食疾患者協助,例如臺大醫院、台北市立療養院、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馬偕

        醫院等精神科、療養院,以上機構均有提供飲食疾患門診與相關治療。台灣地區精神醫療機構依

        症狀提供不同服務,

     A表精神科門診          B表精神科全日住院    C表精神科日間留院       

         D表精神科居家治療      E表精神科強制住院)

        例如:  

醫院名稱

服務項目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ABCE

台北市立療養院

ABCDE

秀傳紀念醫院

ABD

信安精神科診所

A

 

       

 

       1、以臺大醫院精神部為例,它將飲食疾患列為精神官能症的一種,依據DSM-IV飲食疾患除了

             厭食症、暴食症之外,尚有異食症、嬰兒反趨症及其他非特定飲食障礙。一般業務包括急性

             與日間病房轉介、協助社區與日間工作坊、病房集門診病患轉介義工等,治療則常須合併營

             養諮商、藥物、認知、行為、心理及家族治療方式一起進行。目前積極結合學校心理衛生工

             作,例如精神部醫生擔任台大學生輔導中心主任,並有三年以上之駐院治療經驗及主治醫師

             ,固定至輔導中心設立之特別門診服務並協助轉介個案。

       2、以台北市立療養院為例,針對飲食疾患開設了飲食疾患特別門診以及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門診

             ,並擁有十多位住院醫師與督導提供服務。並提出目前的研究發現:

       1)暴食症的治療以心理治療,特別是認知行為治療的療效最佳,藥物治療的效果則略遜。例

                如:

                 a、 個別心理治療

                       門診短期心理治療,通常可以有效地治療許多暴食症的個案。根據本院的臨床經驗,治

                       療初期採取認知行為的取向。

                b、 團體心理治療

                       本院迄今已經進行過心理衛教團體與人際互動團體,這兩種團體對不同的個 各有其效果。

                c、 其他

                       對於症狀嚴重,或者門診治療效果不佳的個案,可以考慮短期住院,做更密集的治療,

                       並在醫護人員的協助下讓飲食正常化。有嚴重家庭內衝突的個案,可能需要家族治療,

                       以增進療效。 

       2)鑒於體重的持續減輕可能導致致命的狀況,厭食症的第一治療原則是「恢復體重」,如此

                 的治療目標最好是住院進行。例如:

              a、 行為治療

                        住院時,與病人簽訂行為約定,嚴格規定與飲食相關的行為。

                 b家庭治療

                        因為厭食症患者大多年紀較輕,也因為這些青少年與父母有較多情感上的糾葛,多都需

                        要請家人參與治療,並調整家人間的互動方式,以促進病人心理狀態的改善。至於藥物

                        治療目前仍在研發中,目前並無特效藥物。

   三、其他

      1、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根據各單位服務的層面不同,便可視學校需求而做選擇,即可結合社區資源與學校網絡,產

        生更大的效用。例如校園安全週的舉行,便可與心理衛生中心一同協辦,結合衛教宣導的講座,

        有獎徵答的方式提供正確、適切的訊息讓學生了解,藉此將此社區資源介紹給學校師生知道。

        以下介紹不同服務的心理衛生中心,例如:

       1)輔仁大學醫學院附設社區諮商中心:提供日間照護個別、諮商團體諮商

       2)台中縣心理衛生中心:衛教宣導、辦理校園輔導、建立心理衛生資庫、建立轉介網絡 

         (3)高雄縣心理衛生中心:民眾心理衛生諮詢與教育宣導、學校宣導與輔導工作、整合轄區心理

                衛生資源、資料庫建立、辦聯繫會議 

      2、EDA(Eating Disorders Association)        http://www.edauk.com

             在歐美國家,大約有2%3%的青少年或年輕成年女性受到飲食疾患所困擾,因此有不少機

        構紛紛針對飲食疾患提供相關資訊與服務,此為英國為飲食疾患者所設置的相關機構,除了介紹

        飲食疾患的類別與現況,更提供了真實個案的故事(Read Tess's story in order to help you understand 

         what it is like to have anorexia nervosa)、相關書籍資訊、9格簡易的自我覺察問句(例如當你面對食

        物,你是否會感到厭惡與罪惡感呢?)、可尋求幫助的管道等等,網站十分豐富且多元,此機構

        主要是以電話、網路、郵寄等方式提供諮詢協助,並且歡迎捐款來協助更多需要的人。這個網站

        可提供的服務是以諮詢為主,並解答一般大眾對飲食異常的困惑,或是直接提醒如何去覺察飲食

        疾患的症狀。

    3、Eating Disorders Recovery Center             http://www.addictions.net/eating.htm

             這是一個美國所架設的網站,主要是為了提供資訊及預防飲食疾患、過動兒、藥物濫用或賭

       博的青少年問題,內容多為教育性的文章,不定時提供最新的觀點與評論,例如針對飲食疾患提

       出與年紀、性別的相關性,以及現況的陳述與報導等等,希望能為飲食疾患者提供適時的協助。

       這個網站主要是提供知識性的概念,可運用在教育性的宣導。

討論題綱

         一、小灰為男女合班的國中女生,同班身材高瘦者不僅容易穿著、打扮,也較容易有男同學追求

                ,故她轉而向減肥中心求助,在營養師的幫助下,小灰按照指示減肥,從65公斤減到48公斤

                ,小灰對這樣的身材滿意,也在學校度過一陣風光的日子。然而這樣的情況維持了兩個月之

                後,小灰無法對美食忘懷,在感到無聊、遇到挫折、獨處時就會在半夜醒來吃東西,而且會

                吃到很漲才停止,可是這樣一吃心情又會變得很不好,對同學也容易亂發脾氣,體重又直線

                上升,此時輔導老師該採取何種策略幫助小灰?

        二、輔導老師發現26班的營養午餐總是剩一大堆,經由導師反應得知班上有節食減肥的風氣,

                面對此一情況,輔導老師該如何進行班級輔導?

        三、26班歷經班級輔導之後,狀況有所改善。然而,半年後班上來了一位轉學生,十分注重外

               表打扮,修眉、畫眉、口紅、刷睫毛、擦指甲油,連制服都是自己去外面做的,再度掀起班

               上女生一股模仿的風氣,甚至影響同學的作息及課業,身為輔導老師的你,該採取何種策略

               介入輔導?

輔導策略:

         一、1、若是屬於個別的情形,類似第一題的個案,我們在個別諮商的時候可能要多注意瞭解個

                 案自我價值觀的影響,建立適當的身體意象價值觀將有助於抵抗外界的影響,例如:瘦才

                 是美、瘦身廣告、明星的身材等等。

                2、培養適合自己的身體意象且瞭解身體意象真正含意。或許我們接到的個案他就是想要瘦

               ,其實瘦也沒什麼不好,但是我們要幫助個案建立「瘦是在健康的前提之下才是美」的原則

               ,不要因此影響自己身體健康、甚至討厭自己身體的哪一部份,這都是很不好的情形。

       二、第二、三題都是屬於整個班級的問題,可能就比較需要團體輔導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首先:

              澄清學生對身體意象的概念是最重要的步驟,可透過一些身體意象的問題來問學生,讓學生

              瞭解並且聽到其他同學對身體意象的看法,而老師在從旁協助指導,讓學生彼此可以知道別

              人對身體意象的看法及觀點。

              愛美愛帥是人的天性,但是要幫助學生培養建立正確的觀念,只有在健康的前提之下美才存

              在,可透過輔導活動課的設計來建立同學正確適當的身體意象觀念,花時間在打扮上是一種

              禮貌沒錯,但是過猶不及都不是好事,這個觀念一定要給學生知道,才能真正幫助到學生。

 

參考書目

周玉真(民81):青少年的身體意象滿意度與其自我概念、班級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偉平(民86):減重者之身體意象滿意度與減重動機之研究以女大學生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老師月刊12月號288

台灣精神醫學期刊

台北市立療養院  http://www.tcpc.gov.tw

Eating Disorder Recovery Center  http://www.addictions.net/eating.htm

 

 

 自殺意念與行為課業不佳與中輟藥物濫用與成癮攻擊行為與暴力未保護性行為與懷孕 網路成癮

授課老師:林杏足 網站建立日期:2000/03/16  網站更新日期:200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