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名稱:「生命教育」輔導活動  

    總目標:  

             1. 使學生能坦然面對自己及重要他人的死亡,並能有效處理這些死亡事件。

             2. 能表達對死亡的感受與想法降低對死亡的恐懼與疑惑,並對死亡產生新的認識。         

             3. 了解死亡的歷程與意義,進而尋找生命的價值。

    性質:結構性  

    人數:40  

    對象:國中三年級學生  

    地點:原教室  

    時間頻率及次數:每週一次,每次45分鐘,共五次  

    理論基礎: 

          一、認知論

                      OatleyBolton1985)從社會認知論的觀點解釋個人面對失落時所產生的憂鬱症狀,是

           因為失落事件破壞了個人與逝者間的角色關係,使得個人無法維持其自我的認同所致。為了

           扮演新的角色,個人需要進行自我的調適。在調適的過程中,若是遇到阻礙,則各體會進行

           「結果預測」的評估,也就是評估目標達成的可能性。經評估若是樂觀預測,個體會繼續努

           力,並產生正向的情緒;反之,則放棄目標,並產生負向情緒(Carver Scheier1990)。

           也就是說,個體會透過認知的評價來決定這個事件是挑戰還是不可解決的壓力。

        二心理分析論

                       Freud認為悲傷是對失落的反應,當我們失去所愛的對象時,現實會要求我們將原慾

         libido)自失落的對象身上解離出來,因此會產生隊逝者的矛盾(amblivalence)情結。因為

            這個過程極端痛苦,所以我們會否認事實並與之對抗。悲傷的過程即為接受事實,將原慾

            撤回的過程,當悲傷者能撤回原慾並建立新的依附關係時,悲傷工作即完成。所以Freud

           為悲傷是正常的情緒,有其特定的任務(引自黃慧涵,1992)。不過,當喪親者對逝者有

           極端複雜或矛盾的情緒時,就極有可能具病理上的意義(pathological form),否則悲傷是

           一種因失落而引發的正常反應。

          三依附論

                         Bowlby1980)曾以依附理論來說明個體的悲傷反應。從發展的觀點來看依附,依附是

              來自人類在早期生命發展階段中對安全與保證的需要。Bowlby認為我們對死亡的因應和風格 

              建基於最早的主要照顧者,因此,早期的依附關係品質會影響到往後對分離、失落的反應;

              就此觀點言之,悲傷是依附關係被破壞所引發的情緒與反應(Worden1991)。經由死亡或

              其他原因使得依附對象消失或使關係受到破壞時,失落的威脅就會產生,個體也將會引發焦

              慮及反抗的情緒,以及尋找和哭泣等行為。這些悲傷過程中的行為反應,其實是為了要和失

              去的對象重新建立關係(Bowlby1980)。人有能力重新與他人建立新的依附關係(Bowlby

              1980),然而,悲傷困難與令人難以理解的地方,在於人們有時候會尋求援助,有時又會拒

              絕他人的回應。

          四存在論

                        Rowe1984)認為悲傷是個人試圖去維持生命永續的信念以及了解到死亡以打斷此信念

              的歷程,面對他人的死亡,生者會痛苦的知覺到死亡的真實性並開始尋求建立生活的方式,

              因此在悲傷的過程中,個人將重新檢視死亡的本質及生命的目的,也就是說,悲傷若經過正

              確的調適,可以促進個人的生長、成熟與發展,增進因應技能(引自Valente1986)。這是

              從正向的思維去思考悲傷對個人的影響及可能帶來的成長。

          五資源論

                        StrobeStrobe1992年提出「失去配偶的不足模式」(deficit model of parner loss)。此模

              式根基於認知壓力模式,認為個人的壓力源自知覺到外在環境的要求與個人因應資源的失衡

              。由此觀之,不足模式認為個人在面對失落事件時,需評估外在要求與因應資源的互動對悲

              傷的影響,因應的資源則可分為個體內急個體間兩種型態。個體內的資源包括了社會支持及

              經濟能力。

          六階段論

                              一般談到悲傷反應皆以階段論為宗,Kubler-Ross1969)將瀕死的心理分為五個階段

                      ,分別是「否認」(denial)、「憤怒」(anger)、「討價還價」(bargaining)、「沮喪」

            depression)及「接受」(acceptance);Rando1984)則將悲傷反應分為三階段:「逃避」

                、「對抗」、「重新建立」。陳增穎(1998)曾參酌DespelderStrickland1992)﹐Aiken

               1994)﹐Hughes1995)及Westmoreland1996)等人的看法,將悲傷階段的劃分加以整理

             。主張悲傷階段學者們認為人們需走完悲傷階段才能復原。

          七任務論

                            Worden1991年,從任務論的觀點來劃分悲傷的階段,認為悲傷需經過接受事實、經

                驗痛苦、適應環境及重新投注四項任務才能完成。

                 (一)接受失落的事實:

                            相信與失去的對象重聚已經是不可能的事。無法接受包括了對失落事實的否定,例如

                選擇性的遺忘以及否定未來死亡的不可逆性,「通靈」就是其中一種策略。

                (二)經驗悲傷的痛苦:

                           承認和解決痛苦是必須的。否定這項任務的方法是不去感覺、避免接觸可能想起逝者

               的事物。

                (三)重新適應:

                           需要適應的包括角色、自我概念及世界觀。這項任務的完成與否影響到哀悼的結果。

                (四)重新投注:

                           喪子的父母可以在失落之後持續擁有對孩子的想念與回憶,同時找到可以讓自己活下

               去的方式,也就是說恢復愛的能力。採任務的觀點將有助於處於悲傷者採取行動,而非只

               是被動的以時間來結束悲傷。

    玖輔導活動主題:  

                1.      快樂列車

                2.      秘密小天地

                3.      SARS

                4.      多給五分鐘

                5.      美麗新世界

    壹拾、參考書目:  

                1.教育部「九年一貫綜合活動教材教法」

                2.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http://life.edu.tw/homepage/091/

                3.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http://210.60.194.100/life2000/indexhome1.asp

    壹拾、       工作分配:  

              彩鳳輔導活動方案

              政翰學生手冊

              伊岑教師手冊

              秋如家長手冊

『生命教育』輔導活動方案之一

單元名稱

快樂列車

對象

國三生

教學時間

45分鐘

設計者

冼彩鳳

單元目標:

1.  建立自己的人生觀,締造充實而快樂的人生。 

2.      透過各類的活動或方式,展現自己的興趣與專長。

器材: CD Play、輕音樂、「快樂頌」、附件一

單元目標

教學活動流程

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

快樂報報

 

 

 

微笑天使

 

 

 

 

 

 

 

 

 

 

 

 

結束

老師以「快樂是人人所追求的,因為快樂可以帶給我們希望、樂觀、和信心,所以我們越認識快樂的內涵,就越能讓自己找到快樂的方法。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快樂吧!」

 

1.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快樂!透過分組,請同學們去討論他們生活中所認為快樂的是什麼?(附件一)

2. 討論完後,讓學生玩快樂列車的遊戲(附件一),並將學生所發表出來的快樂陳列在黑板上。

3.      說明我們通常將快樂分成「物質樂」與「心靈樂」二大類,請學生在黑板上陳列的「快樂事件」做分類。

老師請一至兩位同學分享聽到最快樂的一件事。

5’

 

 

 

35’

 

 

 

 

 

 

 

 

  

 

 

5’

撥放庾澄慶所唱之<快樂頌>

 

 

 

 

附件一

引發學生思考

 

 

  

 

分組討論

 『生命教育』輔導活動方案之二

單元名稱

秘密小天地

對象

國三生

教學時間

45分鐘

設計者

冼彩鳳

單元目標:1.藉由探尋的過程中開啟學生觀察與感受的能力。

器材: 附件二、彩色筆、

單元目標

教學活動流程

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

大風吹

 

  

 

尋找秘密小天地

 

 

 

 

 

 

 

 

 

 

 

 

結束

1.      老師將學生分組,約六人左右為一組,並選出小組長。

2.      老師要學生要為自己尋覓一個秘密小天地,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地方。

我們要在校園裡找一個地方?小組任務是(附件二),原則是:

1.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訪問、討論、完成任務及返回報到。

2.      穿越教室區時,請盡量保持安靜,勿干擾他人上課。要討論作業時也要儘量遠離教室。

3.      下課前10分鐘,請至原班級向老師報到,並報告展示小組作業。向各組分享成果。

4.      對於你們的秘密小天地位於何處?與同學分享後,再由大家來猜一猜。

1. 老師以「我們應多惜、尊重、欣賞與我們共存於此地的眾多生命。」做為結語。

5

 

 

 

 

35

 

 

 

 

 

 

 

 

 

 

 

 

5

 

 

 

 

附件二、彩色筆

 

 

  

 

分組進行

           

 『生命教育』輔導活動方案之三

單元名稱

SARS

對象

國三生

教學時間

45分鐘

設計者

冼彩鳳

單元目標:

1、協助學生表達對「SARA」的感受與想法,降低其對死亡的恐懼與疑惑。 

器材: 剪報新聞海報、新聞短片、防治「SARA」電視宣導片、學習單

活動名稱

教學活動流程

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

新聞前線」

 

 

 

 

 

What is dead

 

 

 

 

 

 

 

 

 

Ending

1.      老師說明本週輔導活動的主題與目標。

2.      利用最近「SARA」新聞活案例做討論,引發學生對死亡的看法。並且去探討看到那樣的新聞有何感覺?是害怕、難過、失落……等等。

1.      將學生分成每5人一組,在各組內對上述短片做討論與個人分享。

2.      各組學生記錄討論的重點,10分鐘後對班上同學作簡短的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

3.      開放個人時間,談談自己對「SARA」作了那些防疫措施。在你生活中,對你最大的影響有那些?

1.      老師做總結與說明並給予成員們一些回饋。

2.      同學填寫學習單。

2’

 

5’

 

 

  

8’

  

15’

 

 

10’

 

 

 

5’

 

 

新聞短片

 

  

 

剪報新聞海報

 

 

 

 

防治「SARA」電視宣導片

  

 

 

學習單

 

 

講述與討論

 

 

  

分組討論與分享

 

 

 

 

個人分享

 

 

 

 

 

 『生命教育』輔導活動方案之四

單元名稱

多給五分鐘

對象

國三生

教學時間

45分鐘

設計者

冼彩鳳

單元目標:1.讓同學為自己設計最想做的事,並嚐試意識到以這種心情而生活。

器材:附件、A4白紙、收音機、輕音樂

單元目標

教學活動流程

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

多給五分鐘

 

 

 

 

 

 

 

 

 

 

 

 

結束

1.      老師準備一個有關生命的小故事(附件三),以說故事的方式來講述。故事講完後,請學生思考如果自己的生命只剩最後五分鐘,要如何去運用。

2.      請學生以兩人成一小組分享,說出自己生命最後五分鐘的價值。

3.      分享完後,老師發下每人一張A4白紙。

4.      請學生思想在生命最後五分鐘,你最想見到那兩位親人或朋友。

5.      並且寫下你想對他說的一句話。

6.      完成後,A4紙自行保管。

1.      老師用這段話作結語「我們都不知道今天是否是生命的最後一天,所以現在我們應該將每一天都當作是最後一天。」

2.      老師鼓勵學生別等到最後五分鐘才把真心話說出去,應該把握現在,把話說出去。 

35’

 

 

 

 

 

 

 

 

 

 

 

 

5’

附件三、A4白紙、播放輕音樂

小組分享

 『生命教育』輔導活動方案之五

單元名稱

美麗新世界

對象

國三生

教學時間

45分鐘

設計者

冼彩鳳

單元目標:1.幫助學生了解對於“死亡之後”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

器材:A4白紙、彩色筆數盒

單元目標

教學活動流程

時間

教學資源

評量

美麗新世界

 

 

 

 

 

 

  

 

 

   

 

結束

1.      老師先發給每位學生一張A4白紙及彩色筆。

2.      對學生解說活動進行的規則,播放輕柔音樂。

3.      讓學生用自己的想像力把自己期待的「世界」做想像,像似到了“死亡之後的世界”,並用彩色筆畫在紙上。

4.      完成後,將學生分成以兩個人為一單位。

5.      各小組對於自己的畫互相進行分享。

6.      接著,請學生回到原座位,老師邀請部份學生對全班進行分享。

1. 老師勉勵學生,解說死亡是人生必經之路,學生要真向面對「死亡」,並且對生命要更加的珍惜,無論是自己或他人的生命。

40’

 

 

 

 

 

 

 

 

  

   

 

5’

A4白紙、彩色筆數盒

小組分享

 *附件  

 

 

 藥物濫用與成癮課業不佳與中輟攻擊行為與暴力未保護性行為與懷孕身體意象不良與飲食異常網路成癮

授課老師:林杏足 網站建立日期:2000/03/16  網站更新日期:2003/07/15